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

[佛法] 不動搖自己的決心,不擾亂其他眾生的心今天我在這裡給大家簡單地講一下,上師如意寶晉美彭措法王的兩句教言,就是“不動搖自己的決心,不擾亂其他眾生的心。”這兩句教言雖然詞句很少,聽起來很簡單,但是含義非常深廣。不管是世間的法還是出世間的法,都包含在這兩句話裡。我們平時在為人處事的時候,在修學的過程中,真正要做到這兩句話,非常的不容易。若是真正做到了,不管是在人世間,還是在出世間,都不會有任何的問題,一定能夠圓滿。 要真正做到這兩句話,首先要明理,要懂得做人的規矩。如果不懂做人的規矩,沒有一個正確的選擇,沒有一個正確的目標與方向,一說“不動搖自己的決心”,於是就在任何時候都不改變自己的想法,非常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想法,這也不一定對。 上師所說的“不動搖自己的決心”,是在有正確的選擇、目標與方向這個基礎上。若是什麼也不明白,既不會做人,也不懂得仁義道德,卻還非常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想法或者選擇,這是大錯特錯的。這樣下去的話,會一錯再錯,一直錯下去,不會有回頭的時候,不會有改變的時候,也不會有進步的時候,更不會有任何的成就。所以,我們首先要明白這些做人的規矩,做人的標準,要懂得這些仁義道德,然後再去選擇和決定。在這個基礎上不動搖,這才是真正理解了這兩句話的含義。 現在看看我們,為什麼不能做一個好人?為什麼做人都這麼難?為什麼連人都做不到呢?沒有別的原因,就是自己不懂得做人的規矩,也不懂得做好人的功德和利益。如果你真正成為了一個好人,這個功德和利益是非常大的。我們所追求的世間的這些福報,自然而然就會隨你而來。人人都會尊重你、幫助你,你做什麼事情,都不會有任何的困難,都能順利地成就。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想做的事情,而且希望能順利、圓滿、成功。若是真正要實現這個願望,就要做好事、做好人,這樣才會有好報。 我們在做事、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,會有很多的違緣與障礙。但是,如果你真正成為了一個好人,這些障礙會自然消失。為什麼呢?因為無論是障礙還是違緣,都是你身邊的人,或者是你最近、最親的這些人給你製造的,任何的障礙與違緣都與他們有關係。如果你能成為一個好人,他們都能回過頭來尊重你、幫助你,這些違緣與障礙自然就消失了,這些恩恩怨怨自然就了結了。一切事業,都能很順利地成功,這些名聞利養自然而然都隨你而來。 要做好人、做好事,首先要明白什麼叫好人?什麼叫好事?比如說在藏傳佛教裡有《二規教言論》,在內地有《弟子規》《道德經》,講的都是做人的標準。如果你掌握、精通了這些,然後去真正落實,做到了,你才是好人,你才能做好事。之前你認為自己做了好事,你認為自己是個好人,不一定。為什麼?因為你不懂做人的標準,你無法能夠判斷、衡量什麼是好人,什麼是壞人,你甚至都分辨不出自己是好人還是壞人。所以,我們首先要先懂得這些道理,要掌握做人的標準,然後再去衡量,再去判斷。 我們很多時候違背仁義道德,違背自己的良心,違背世間的規律,所以給自己造成了很多的違緣與障礙,同時也給自己帶來很多的痛苦與煩惱。我們為什麼做事不順利?為什麼得不到安樂?我們都在追求快樂與幸福,為了得到這些而不停地奔波,為什麼幸福與快樂離我們越來越遠呢?就是因為我們不會做人、不會做事;不會為人、不會處事。我們在為人做事的過程中違背了規律,違反了仁義道德,同時傷害了周圍這些有緣的眾生,也給自己帶來了很多的違緣與障礙。所以任何時候都不得安寧,任何時候都沒有快樂、沒有幸福。雖然有錢、有權,但是也不快樂、不幸福,就是沒有做到一個標準的人。 所以我們要做好事、做好人,首先要明白仁義道德,明白做人的規則,掌握做人的標準,然後再去選擇、再去做決定。在這個基礎上,任何時候都不動搖。不是隨便跟著別人跑,不是隨便跟著別人說,不是隨便跟著別人變! 身口意都要穩重。如果身不穩重,總是跟著別人東跑西顛,人們會把你看成是小人,你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。因為你沒有自己的主見,你主宰不了自己。如果口不穩重,什麼事情還沒有水落石出,還沒有弄明白、搞清楚,只是道?塗?,然後就跟別人瞎說,這樣,慢慢人們都不會尊重你。如果意不穩重,總是東想西想,沒有定解,總是動搖自己的決心,這種人很容易成為低劣的人。 所以說,身口意不穩重、容易動搖的人,自然就會落到最低劣的人列當中,得不到別人的尊重,也得不到別人的幫助,做任何事情都非常困難,都會有很多的障礙和違緣。雖然有一些暫時的、表面上的成就,但是內心裡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與幸福,表面上的這些東西也不會恒常。 所以,要真正達到目的,要實現自己的願望,要得到快樂與幸福,就要做一個好人,不動搖自己的決心,也不擾亂其他眾生的心。不管是在家裡、在單位,還是在其他地方,都這樣做,不傷害別人,能與周圍的人和睦相處,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,就不顧他人,不考慮對方,這也是過錯。  在修學的過程中也要這樣,不動搖自己的決心,不擾亂其他眾生的心。我們有自己的選擇,有自己的修持方法,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。東學西學、東跑西顛,最後什麼也學不到,不會有任何的成就。所以一心一意地學、修,用自己修持的方法好好地學、修,同時也不誹謗其他的學修方法,不誹謗其他的修行者。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脫離痛苦的方法,都是解脫煩惱的方法,都是一樣的。 佛為什麼講這麼多不同的法門呢?就是因為眾生有不同的根基與意樂。但是這些不同的方法與法門,都是一樣的,都是佛法,都是讓眾生解脫煩惱與痛苦的方法。 所以不能論長道短,不能說是談非。“法門無量誓願學”,但所有的法門都是平等的,你不能動搖自己的決心。如果你東學西學,東抓西抓的話,最後什麼也抓不到,什麼也學不到。因此不能這樣盲目地學。 其實一通一切通,一精一切精。如果你能將自己所遇到的、所得到的這個法,當做如意寶,能夠認真學修,就都有了。在學佛的過程中也是,我們要觀察上師,觀察法門;要選擇上師,選擇法門。這個上師與自己有沒有緣分,對自己的修行有沒有幫助?這個法門,能不能和自己的相續相應?如果這個上師與自己有緣分,如果這個法能夠與自己的相續相應,然後我們就要做決定去依止、去學修。這個決心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!你遇到了再好的上師、再好的法門,也不能動搖!同時也不能誹謗其它法門,也不能誹謗其他上師,也不能誹謗其他道友。 具德的上師都是一體的,法門也是平等的,不能動搖,也不能誹謗。這是學佛修行的一種竅訣。若是你能夠把握這個度,一定能成就。若是你把握不住這個度,很難成就,可以說不可能成就。所以這是上師如意寶給我們的最最殊勝的竅訣。我們在人世間做人的時候,若是能做到“不動搖自己的決心,不擾亂眾生的心”,這也是一種竅訣,這樣我們能夠成就世間法。我們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,若是能做到“不動搖自己的決心,不擾亂眾生的心”,就能成就出世間法。  所以,不管是在人世間當中,還是在出世間當中,都能做到不動搖自己的決心,不擾亂其他眾生的心,一定能成就,能圓滿,不管是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。不會有任何的問題。 但是我們要做到不動搖自己的決心,不擾亂其他眾生的心,首先要明白做人、修行的標準,然後再來衡量。要不然,我們若是有了錯誤的選擇、錯誤的決定,還不改變,那就大錯特錯,會永遠地錯下去,不會有改變的時候。 我們經常說,堅持就是勝利。但是我們要有正確的方向與目標。若是目標錯了,方向錯了,然後堅持,會離成就越來越遠,不可能有勝利的時候。所以說,在有正確的目標與方向的基礎上,堅持了才能勝利。 很多人真的很頑固,不管是做人,還是修法,都有很多自己的觀點與習氣,這樣不動搖,去堅持,誰勸也勸不聽。既不改變自己錯誤的觀點,也不改變自己不好的習氣。這完全是錯誤的,而且這個錯誤是非常嚴重的,不可救藥的。所以,首先要明白世間、出世間的這些規律,也可以說是戒律,然後再去選擇,再去決定,再去取捨,這樣才不會有錯。 我們是要不擾亂眾生的心,但這也要把握適度。如果是對眾生有利,而且是非常有必要的情況下,也可以用一些暴躁的行為來制服或者調伏眾生。比如在世間,父母為了兒女的前途,說他們,甚至打罵他們,都是正確的,都沒有錯。在出世間也是。比如上師為了弟子能夠更加進步,能夠更快成就,針對他的毛病、缺點,用一些打、罵等特殊的方式、方法來調伏他,也是正確的。 在什麼樣的基礎上,在什麼樣的情況下,在什麼時候,這都要分辨清楚,要把握適度,然後再去進行,再去落實,這樣不會有錯。不管是對自己現在的人生,還是對自己未來的人生,都有極大的幫助,最後一定會取得極大的成就。如果不加分析,直接這樣理解,或是直接這樣做,也會犯很多錯誤,有時候也會變成罪過!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握適度。 上師的這兩句話,含義特別深遠、廣大、奧妙。世間和出世間所有的法都在這兩句話裡,若是要透徹地講,需要好長時間。今天在這裡給大家簡單地講了。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學修,認真去做。?

 

3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潘智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